健康河南行动典型经验案例 | 南阳市:以“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为抓手 探索中国特色“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
2024年2月22日,河南省卫健委印发《健康河南行动第二批典型经验案例》,全省共组织评选出第二批典型经验案例33个,其中我市7个案例成功入选,这些案例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展现了推进健康南阳行动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典型经验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将我市7个典型案例予以推广,供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典型经验案例——南阳市
以“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为抓手
探索中国特色“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
一、工作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南阳作为全国、全省中医药大市,是医圣张仲景的故里、仲景文化的发源地,有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全市共有75家中医医院(其中三级中医院6家、“三甲”中医院3家),797家中医诊所和门诊部,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万余人。作为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农村地区人口规模大、慢性病患病率高,不同程度存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亟待发挥中医药优势,促进人民健康。聚焦实际,南阳市创新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为城乡居民特别是“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一低保”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开创覆盖全民和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防治康养”模式,实现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中医药得普及、政府得民心的多赢局面,为健康南阳建设开辟康庄大道。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3211”工程,推进健康南阳行动
印发《南阳市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各县(市、区)组建县乡村三级中医师+全科医师团队,与辖区居民签约,提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中医药服务。
“3”即采取三项主要措施——家庭签约、防治康养服务、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
“2”即实现两个目标——缓解基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病越看越多问题。
“1”即探索改革一套绩效考核办法,逐步打破现行医院的盈利模式,推动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回归医院的公益属性。
“1”即贡献一个中国特色“防治康养”的南阳模式。
(二)创新签约形式,建立服务体系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为居民建立“双向沟通、即时联系、预约诊疗、定期回访、常态巡诊”机制,实施健康人群每年至少一次、重点人群每月一次的履约服务。
二是明确服务事项。为签约居民提供中医医疗、治未病、康复、慢病管理、重点人群管理、宣传教育等服务。
三是优先服务重点人群。强化“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一低保”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精准服务,开展健康指导、疾病诊疗、儿童肥胖和近视防治、小儿脊柱弯曲、康复保健等服务,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管理。
四是搭建服务信息平台。将签约中医师服务内容、健康科普知识等推送给居民,指导其做好健康管理。推广中医智慧诊疗和“共享药房”,免煎配送,方便看中医、用中药。
(三)做好中医药为老服务,实施“双万”服务行动
(四)坚持多措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打造市级龙头中医专科、建好县级骨干中医专科,实现基层医疗中医化、中医服务特色化,打造“15分钟中医就诊圈”,形成市域一体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二是提升基层中医师服务能力。在全市遴选出50-100项适宜技术,对基层中医师进行轮训。每年培训西学中人员1000人,充实中医师签约团队。
三是加强中医药科普宣传。对签约居民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常识,包括膳食调理、起居调养、养生功法等。常态化举办“仲景大讲堂”、“中医药文化夜市”,在社区、乡村建设中医药知识角,通过科普宣传,使群众掌握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和身心健康水平。
四是提升医院和医师参与积极性。将签约服务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结合,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增加中医药服务内容,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落实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预付、结余留用政策,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防止过度医疗,减轻群众健康成本。
三、推进成效
(一)提升了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
(二)切实推动医院“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三)初步实现医保基金支出和参保人员自付费用“双下降”
(四)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四、经验启示
(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是关键
(二)完善措施,精准服务是核心
(三)搭建平台,管理评价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