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2日,河南省卫健委印发《健康河南行动第二批典型经验案例》,全省共组织评选出第二批典型经验案例33个,其中我市7个案例成功入选,这些案例各具特色、成效显著,展现了推进健康南阳行动的实践探索和工作成效。为进一步发挥典型经验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现将我市7个典型案例予以推广,供各级各部门学习借鉴。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典型经验案例
中医药知识进校园 岐黄文化薪火传
——南阳市唐河县
一、工作背景
中医药文化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一剂“良方”。《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将中医药基础知识纳入中小学传统文化、生理卫生课程”。南阳是中医药文明发祥地之一,弘扬仲景文化,是所有南阳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蓓蕾初绽放,中医从根植,自2022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正式启动后,唐河县第十四小学深入开展学习仲景精神、弘扬传统医学国粹、传递岐黄文化薪火等系列活动,将中医药知识融入课程建设、植入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让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根植于心灵,积淀于行为,以实际行动做岐黄文化薪火相传的小使者。
二、主要做法
(一)创建教育实践基地——仲景百草园。在实践基地种植八大宛药及具有观赏性和特色的中草药,聘请中医药专家为师生讲解药材的功效作用、生长习性等知识。学校把开辟的责任田交给师生共同耕种打理,每个班负责种养1-2个品种,共种植了栀子、地黄、丹参、艾草等20余种中药材,使学生更直观、鲜活的感受中草药魅力。(二)打造中医药文化展厅——“国医学堂”。通过“国医学堂”中医文化展厅和文化长廊,鼓励学生创作中医药手抄报、绘画、散文、诗词等作品,让学生近距离接触、体验中医药文化。从而系统、全面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进程和发展、中医在中华医学史的地位,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三)培训教师中医药知识技能。为更好地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组织中医药讲座,特邀县中医院专家定期对教师进行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老师们通过培训,积极参与互动,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四)开设中医药特色校本课程。学校专门为不同年龄段学生量身定制,编写中医药校本教材,并特邀中医专家讲师团队每周五下午走进课堂、走进“仲景百草园”实践基地,面对面、近距离带领师生学习中医药知识。通过一系列课程,让学生懂药名、辨药材,了解中医药历史、名医名家,激发对医圣故里的热爱。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引领学生走进中华文明殿堂,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中医药健康素养,学会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健康成长。(五)推进中医药文化进课堂。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班会等课堂和活动,将中医药人物故事、草药种植、传统健身操等内容与课程相结合,多种形式构建学生能听懂、有特色、重体验的中医文化课程。邀请专家进行中医药知识讲座,广泛宣传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等中医药核心理念及按摩、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和养生保健知识。组织学生走进医圣祠研学,听仲景故事,品读中医药文化,开阔学生眼界。特邀八段锦团队示范教学,帮助学生强身健体、缓解学习压力。(六)积极开展中医药社团活动。一是手工社团。老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不同功效的中药本草香囊,尝试制作艾条和中草药标本;二是音乐社团。师生传唱《中医药四季歌》《汤头歌》《本草歌》等,了解中草药的药名、功效。三是名医故事社团。以讲名医故事为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中医药文化素养。四是药食社团。指导学生制作简易药膳,让同学们体悟“身边处处是药材”的理念。
三、推进成效
通过建立“仲景百草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多元社团活动,阳光大课间师生共练八段锦等,使学生耳濡目染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自觉延续中华文化基因,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
四、经验启示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学校高度重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纳入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促进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各项实施方案,配备了专业师资队伍和完备的硬件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为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奠定坚实基础。(二)合力共建保障运行。学校在南阳理工学院中医药学院、唐河县中医院、街道、合作社、家长的鼎力支持下,实现院校共建、校社共建。(三)活动载体内容丰富。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和方法,多措施、多形式深入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依托耕读等特色教育项目,借助专家引领,构建了良好的中医药文化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