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序》中和中医“生”的相关术语直接出现有三处:“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和“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从《伤寒论·序》中不难看出,“生”指生命,有了生命不一定有了一切,但没了生命一定失去一切,所以仲景多次发出“咄嗟呜呼”“痛呼”的感叹来警醒世人爱惜生命。纵观人类五千年发展史,不过就是为了“活下去,活得好”六个字而已,现在我们国家生活水平已经达到基本小康,“活下去”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活得好”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但什么是“活得好”呢?物质财富?名誉?权势?社会地位?早在1800多年前,仲景就已明确指出了,当时“居世之士”追求权势和富贵,不爱惜身体,追名逐利,当身体出现问题了,要么“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要么“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为”,这和现代人不惜性命忙于应酬、觥筹交错、灯红酒绿、身心俱疲,为名誉、为地位而追逐权势荣华,一旦当身体出现问题,病急乱投医,过度诊疗,就医急于求成,四处打听偏方,最后人财两空有什么两样呢?全然不知生命是要靠养的,即使治病也要尊重生命和疾病的发展规律。
2006年北京国际健康论坛公布,在我国人口中15%属于健康,15%属于不健康,70%属于亚健康,亚健康人口已超9亿!为什么现代人亚健康比例这么高呢?是真的忙于工作吗?《内经》云:“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至,五脏不受邪气矣。”我因为平常诊务较多,从事治未病和中医养生工作,在接触这类患者当中,不乏“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的人。例如,前些天某一企业家前来就诊,诊其脉为细微,其言语低微无力,我说他工作太累,需要休养生息,他告诉我,最近又新开了十个店面,紧接着要上货开业,实在无法休息。其实他也知道自己疲惫乏力,精力不济,但就是放不下,这也可能是所谓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吧。还认识一个企业家,因为发生了七次肠梗阻无法进食,现在仅依靠体外营养维持身体所需,虽然资产过亿,但仍然放不下手中的工作,一边四处求医,一边还忙着手头工作。
为什么放不下?《史记》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是其一;另外,身体在适当条件和环境下有自我调节和趋向自愈的倾向,只要不得病,没有显性指标表明生病了,就认为身体没有问题,殊不知身体是需要养的。当我们的劳动强度、情绪变化、起居饮食、运动强度适合我们身体时才能使身体得到休养,一旦超过我们身体自我调节极限,就会出现病理状态,一个懂得养生的人,能感知身体的不适和变化,及时采取保养、补养和调养的方法让生命回归到正常状态。况且生长壮老已是生命发展的规律,我们要找到适合自己生命阶段的养生方法,让生命安然无恙地度过每个时期,这才是我们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具体表现,也是我们养生的最大获益。医圣仲景也已明确告诉我们,如果不爱惜生命,即使富贵荣华,也没有福气能享受!
东汉末年,正是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和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环境比起来天差地远,但是仲景尚且悲哀民不养生、不知医、不学医、不懂医;我们现在有国家的政策、资源的支持和延续几千的中医药文化做后盾,特别是中医养生文化,源于日常生活提炼,只要愿意学习、虚心学习,都是我们能做得到、做得好的。例如,不慕浮华、恬淡虚无,这就是中医的情志养生;又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顺应自然时序变化规律而采取相应的适合身体“生”的方法,这就是四季养生。
现在大家都讲幸福,讲幸福指数,到底什么是幸福呢?健康就是最大的幸福!“活下去,活得好”,幸福指数就高。就好比身体健康是“1”,金钱、名利、权势、名车、豪宅都只不过是这个“1”后面的“0”,只有依靠着“1”,它们才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失去了这个“1”,它们都只是一场空!身体会记住你对它做过的每一件事,到时候会一一地返还给你:你善待它,它也会“知恩图报”;你虐待它,它就会“睚眦必报”。要知道,身体健康才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透支健康可以换来无穷的财富,但是再多的财富也换不回一具健康的身体啊!
医圣仲景身处乱世不忘民生疾苦,不为良相则为良医,虽然那时候的人们多灾多难能活下来已是不易,没有更多、更好的条件去养生,但是仲景依旧谆谆教导,将病后养生的理念传递给他们。例如《伤寒论》中千古名方桂枝汤,虽是治病活人之剂,却也包含了丰富的养生理念。服用桂枝汤后,“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指的是要做好服药后的护理工作,盖上被子静卧以避风寒,发汗不可太过以免伤及人体正气;“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讲究中病即止,而不像现代人不爱惜身体导致生病,生病后或是讳疾忌医,或是唯恐药力不够,不遵医嘱,这些都是不利于身体恢复健康的大忌;“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告诉我们饮食和疾病之间是有很大关联的,所谓“病从口入”,不仅是药后要注意饮食调理,平时也要注意饮食方面的调摄。
规律的作息,适当的运动,合理的饮食,情志的舒畅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四大要素,也是养生的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防止病从口入;规律作息,身体休养生息;适当运动,保证身体活力;情志舒畅,减轻精神压力,如果能做到、能做好这四点,必定能达到《内经》说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乃去”的“天年”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