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中医药工作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仲景文化的发源地,中医药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中医药整体工作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一)中医药事业方面。市县乡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健全,全市共有75家中医医院(其中“三甲”中医院3家、三级中医院1家)737家中医诊所,中医医院实际开放床位10361张,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0045人,每千人口中医执业(助理)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和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6名,全国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全市建成236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堂、35个综合医院仲景苑、14个中医院治未病中心,10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二)中医药产业方面作为全国中药材的主产区,南阳历史上盛产天然药物2436种,其中拥有以“八大宛药”为代表道地名优药材30余种,是全国著名的艾草之乡、辛夷之乡、山茱萸之乡。全市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90万亩,中药材种植年产值70亿元。南阳艾产业市场份额占全国的7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艾产品生产基地,“世界艾乡”的品牌逐渐打响。拥有以宛西制药、河南福森为代表的现代中药企业55家,其中获得GMP认证的中药企业30家。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中医药产业年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南阳重要的支柱产业

(三)中医药文化方面南阳中医药文化底蕴厚重,老百姓有信中医、爱中医、用中医的良好传统。医圣张仲景奠定了南阳在全国中医药界的历史地位,医圣祠成为仲景文化展示交流的窗口,每年有80万人次来此拜谒医圣、寻根问祖、游览祈福,极大提升了南阳中医药文化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成功举办了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10届仲景论坛,张伯礼、石学敏等数十位中医界泰斗、国医大师、两院院士在此讲学论道、研学经方。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21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一年多来,南阳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打造“两地一都”(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为目标, 着力将中医药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上探索了新路子,努力实现中医药优势再造和振兴发展。

(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发中医药工作活力。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着力创新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增强中医药发展活力。

一是重塑管理体制。在成立市中医药发展局之后,继续完善职能和内设机构,新增了科室和编制。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中,进一步优化职能,理顺县、市(区)中医药发展局机构职能,13个县(市、区)卫健委统一挂中医药发展局牌子,统筹管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市政府及各县市区成立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各部门之间形成了工作合力。

二是强化政策引领。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行动方案》《南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艾草龙头企业培育实施方案》《南阳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南阳市现代中药产业奖励暂行办法》《南阳市艾产业优势再造若干措施》《南阳市打造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实施方案》等文件政策。成立了10亿规模的南阳市现代中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对县(市、区)党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绩效考评体系。

三是争取支持合作。争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支持,将医圣文化园列入国家“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聘请“人民英雄”张伯礼担任南阳市中医药发展战略顾问;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南阳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引领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三区一中心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中建设“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是重要支撑之一;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等部门均发文支持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河南省中医药大学建立校地战略合作关系,南阳中医药发展注入活力。市委编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部门均出台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或措施。

四是加强一法一条例宣传。加大《中医药法》和《河南省中医药条例》宣传力度,开展集中宣传活动,印发《中医药法》《河南省中医药条例》,在媒体开展宣传专栏、组织参加网络答题等活动,提升中医药法和中医药条例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

(二)加快实施六大标志性工程,增强中医药发展引擎

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谋划50多个中医药重点项目,全力推进六大标志性工程,打造新亮点:

一是张仲景国医大学复建工程。举全市之力推进此项工作,2019年6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张仲景国医大复建办公室2021年12月张仲景国医大新校区正式开工,位于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总占地3000亩,一期1623亩。省委、省政府已明确将张仲景国医大学作为河南省2022年度首批拟设置高校,向教育部提请验收。围绕建设一流中医药大学,成立了以张伯礼院士牵头的专家咨询组,对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和大学规划进行指导,着力打造中医药高等教育创新高地。

二是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程。依托南阳市中医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合作共建国家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被纳入国家第三批区域医疗中心试点单位。7月1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南阳医院”正式挂牌为做实区域医疗中心,整合市直优质骨伤资源,将市骨科医院整体并入市中医院,以独山院区为支撑,加强中医骨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市中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在人才、专科、技术、品牌等方面实质性合作,区域医疗中心整体进度居全省本批项目第一名。9月8日在全省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汇报会上,获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孙守刚表扬。近日,目得到中央预算内资金1亿元。

三是医圣文化园工程。以医圣祠为核心打造集文物保护、收藏展览、文化交流、中医诊疗、研学体验、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医药文旅综合体。项目于2020年7月启动,总投资56亿元,一期占地432亩,于2021年12月全面开工建设,目前一期中轴线主体建筑已全部实现封顶,同步启动张仲景博物馆陈展设计和文物征集,计划2023年5月12日一期开园,2023年底二期主体完工。

四是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工程。为彻底解决市中医院面积狭小、发展空间不足难题,实施了南阳市中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将新院区和张仲景国医大学新校区一体规划建设,列为全市民生工程全力推进。项目总占地470亩,一期196亩,于2021年12月开工,止2022年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当前已完成基坑开挖及基础施工,计划2022年底完成地上结构施工。

五是张仲景实验室建设工程。依托河南中医药大学、张仲景国医大学、南阳市中医院、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企业,整合本市高校科研资源,筹建张仲景实验室,力争“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牌子。面向国家中医药发展重大战略、面向中医药科技最前沿,着力建设国内一流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平台,争取纳入河南省重点实验室。8月初在河南省科学院召开了座谈论证会,当前正在对实验室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六是艾草产业园建设工程。在卧龙、社旗、南召、高新区建设4个艾草产业园,推进中医药产业集聚。其中卧龙艾草产业园南区项目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社旗艾草产业园一期项目顺利推进;南召县艾草产业园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高新区仲源艾城有120家艾草企业入驻。

(三)加快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夯实中医药事业发展基石

一是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的同时推进新野、内乡、镇平、方城、唐河5个县中医院项目建设,建设5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打造龙头中医院,规划建设市中医院“一馆六院多中心”在市中医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河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豫西南硕士点。加强高层次人才建设,市中医院今年高薪引进53名硕士研究生,其中骨伤专业16名;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训“青苗人才”33人、开展第三届“南阳名中医”评选活动

二是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今年6月份开始,组织开展“万名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活动”,安排全市1万名中医师全部开展签约服务,每名医师签约200-300个家庭,为“一老一少一残一优抚”等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目前已签约400多万人。为做好此项工作,开展了经方培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工作,对基层中医师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轮训、推广。为了配合推进此项工作,我们联合中国信通院同步开发APP软件,同时建设共享药房,实现免煎配送,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这一做法被省卫健委全省推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相关文件中采纳。

三是实施中医药科研创新工程。聚焦仲景方药、创新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等方向,联合国内外中医药一流高校、知名科研机构和本市龙头中药企业,通过省部共建、成立分中心、合作共建等方式,搭建多层次科研平台。全市获批中医药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市级重点实验室7家,省级科研平台2家、市级科研平台6家,先后承担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课题43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医药科技成果奖7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

(四)着力擦亮张仲景品牌,打响南阳城市名片

过全方位多渠道弘扬仲景文化,擦亮张仲景品牌,守好仲景文化的“根”和“魂”。

一是打造节会品牌。成功举办了15届张仲景医药文化节、10届仲景论坛、5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累计邀请院士、专家和国医大师等中医界泰斗400多人次,来南阳讲学论道、研学经方,使南阳市中医药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扩大。9月26日,第十届仲景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隆重开幕,举办了13个仲景论坛分论坛、4个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分项活动,同期承办“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走进名医故里主题活动(南阳站)”、中央网信办让世界中意中国-中医药文化传承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医圣拜谒大典、招商推介及项目签约等活动,签约8个项目,签约资金132亿,取得了办会实效。

二是弘扬仲景文化。将张仲景诞辰日所在周设立为仲景文化宣传周,策划举办拜谒医圣大典。设立张仲景主题文艺作品创作基地,创作仲景题材歌曲、小说、戏曲、影视等文艺作品。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使学生从小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开展全市八段锦比赛,举办120期“仲景大讲堂”活动,特别是2022年6月份创办“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在各县市区推广,已累计开展活动150多场,惠及30余万人次,倍受群众欢迎,十分火爆。

三是加强仲景文化交流。张仲景博物院被列为第二批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河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基地。在市中医院开设南阳市中医抗疫国际远程医疗中心”,充分发挥仲景经方在抗疫中的优势,将中医药文化传播至海外,进一步宣传推介南阳中医。推动南阳中医药走向国际,积极参加2022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五届中医药健康产业国际智库论坛,市长王智慧作为论坛主办城市代表作视频致辞。副市长阿颖在市长发布环节进行了城市推介,向全球展示医圣张仲景故里的城市生态文化、资源优势、中医药产业成果。

(五)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提升中医药发展能级

将中医药产业链作为全市支柱产业链,推进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300亿元。

一是实施宛药振兴计划,打造“宛药经济走廊”。依托“两山两源”(伏牛山、桐柏山,丹江源、淮河源)中药材资源优势,在淅川、西峡等地,布局种植基地。申报“国字号”标志,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6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建成22“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28个“中药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8个“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5个定制药园打造龙头中药企业,支持仲景宛西制药、河南福森药业等企业做大做强,快速发展。开展新药研发、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促进品种、药号、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质优势企业集中,实现质效提升。

二是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打造世界艾乡。以卧龙区、宛城区为中心,打造辐射各县(市、区)的“中原艾谷”、世界艾乡,建设全国艾草种植加工基地、研发基地、交易中心,全市艾草种植加工企业有1551家,服务机构393家,批发零售3132家,全国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世界艾乡”的品牌正在打响。“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亮相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加强产业链建设,研究解决艾产业标准体系、品牌创建、质量提升等问题,制定发布“南阳艾”地方标准,加大字号审批力度,目前全市18家艾草企业获批《药品生产许可证》,1家企业获批《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2个灸疗器具获批第二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6家企业获批《化妆品生产许可证》,42个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获准备案

三是实施“中医药+”计划,培育健康产业新业态。推进中医药与健康旅游、养生养老结合,开发特色药膳产品、中药保健饮品等。建成9个河南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区)、评选出10个“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30个“康养礼物”。利用南阳市东北和西北区域优势资源,规划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卧龙区紫山麒麟湖、鸭河三个中医药康养片区,建设宜居、宜养、宜游的中医药康养综合体,打造中医药健康养生城。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中医药产业能级不高。中医药产业链集聚水平不高,规模以上企业不多,中药产业链不完善;艾产业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存在“散、乱、小”现象,创新研发能力不强,企业品牌质量意识不强。

二是科研能力薄弱。阳中医药国家级、省级科研平台少,缺乏高端人才,中医药研发能力不足,没有形成产、学、研良好联动局面。

三是仲景文化影响力不高。南阳仲景文化品牌体系尚不完善,宣传力度还不够大,仲景城市名片不够响亮。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仲景论坛的举办层次、规格有待提升,影响力还没有真正走向国际。

四、下步打算

继续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围绕“两地一都”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中医药事业方面。一是积极申报全国“医疗、医保、医药联动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点市”,争取年底前纳入全国试点。二是推进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加强与望京医院对接,按照建设方案,逐条落实协议内容,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望京医院技术、管理、品牌“三个平移”,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年底建设任务。三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为依托,积极争取“全国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项目。四是根据国家中医药局统一部署,启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创建工作。五是加快市中医院新院建设步伐。年底前完成地下室主体工程和地下室防水施工。六是全面推进中医师家庭签约服务。争取到2022年底覆盖南阳市90%常住人口。

(二)中医药文化方面。挖掘凝练张仲景中医药文化内涵和原创思维,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南阳建设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加快推进医圣文化园建设,10月份一期主体建筑完工,确保明年5月份一期开园。抓紧开展张仲景博物馆陈展设计和文物征集。完成二期设计,启动二期征迁并开工。推进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按照建设方案,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

(三)中医药产业方面一是打响道地“宛药”品牌打造两山两源+仲景方药的生态种植内涵模式,推进中药材种植 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至2025年,实现优质高效中药材种植面积220万亩,中药材种植产业年产值100亿元。建立宛药标准体系,启动道地药材认证服务。二是做大做长中医药产业链条,规范发展中药农业、壮大升级中药工业、推动拓展中药商业,逐步实现中药产业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闭环体系。至2025年,中医药上市企业1-2家,全市中药工业产值达400亿元,中医药产业产值超600亿元。三是提升艾产业发展能级。实施艾产业高质量发展倍增计划,建立健全艾草全产业链,巩固全国市场份额第一优势。至2025年,建设优质、高产艾草种植基地10个,亿元以上企业达15家,建成3-5个艾草产业强镇,10个艾草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艾产业产值由110亿元增至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