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八大宛药”本草古图鉴赏

南阳是医圣张仲景故里,古称“宛”,居“汉水之北”,“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北接汝洛倚伏牛,南襟荆襄临汉江,西出武关扼秦川,东揽桐柏联江淮,为华夏文明楚文化的发祥地。

根据古宛本草记载,结合南阳中药材种植出产、品质道地的评价研究,2017年12月有关部门组织论证,确定当今南阳的“八大宛药”是:山茱萸、辛夷、桔梗、丹参、栀子、艾草、金银花、夏枯草。

今辑录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著名画家、书法家及学者文俶绘制的《金石昆虫草木状》中涉及八种药材之图画,呈献于方药诸家,亦文亦趣,亦术亦道,赏之识之,品之鉴之。

山茱萸

《本经》“味酸平,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一名蜀枣。”

《名医别录》“微温,无毒。主治肠胃风邪,寒热,疝瘕,头脑风,风气去来,鼻塞,目黄,耳聋,面疱,温中,下气,出汗,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利。久服明目,强力,长年。”


辛夷

《本经》“味辛温,主五脏身体寒热,风头脑痛,面酐。久服下气,轻身明目,增年耐老。一名辛矧,一名侯桃,一名房木。”

《别录》“无毒。温中,解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身洋洋如在车船之上者。生须发,去白虫。”



桔梗

《本经》“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别录》“味苦,有小毒。主利五脏肠胃,补血气,除寒热风痹,温中,消谷,疗喉咽痛,下蛊毒。一名利如,一名房图,一名白药,一名梗草,一名荠苨。”


丹参

《本经》“味苦微寒,主心腹邪气,肠鸣幽幽如走水,寒热积聚,破癥除瘕,止烦满,益气。一名郤蝉草。”

《别录》“无毒,主养血,去心腹痼疾,结气,腰脊强,脚痹,除风邪留热,久服利人。一名赤参,一名木羊乳,生桐柏山及太山。”



栀子

《本经》“味苦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

《别录》“大寒,无毒,主治目热赤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一名越桃,生南阳,九月采实,曝干。”



艾草

《别录》“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匿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一名冰台,一名医草。”



金银花

《别录》名曰“忍冬”,“味甘,温,无毒。主治寒热,身肿。久服轻身,长年,益寿。”“金银花”之名,始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


夏枯草

《本经》“味苦辛寒,主寒热瘰疬,鼠瘘,头疮,破癥,散瘿结气,脚肿湿痹,轻身。一名夕句,一名乃东。”

转自:留神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