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政办〔2019〕46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艾产业发展规划 (2019—2023年)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南阳市艾产业发展规划 (2019—2023年)》已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阳市艾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南阳道地药材品质优势,推动南阳艾产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分析
(一)政策背景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2016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医药事业发展迈入了法治化轨道。2019年8月,国家21部委联合下发《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2019—2022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协同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017年3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全省中医药健康服务的重点工作和具体任务。南阳作为“医圣”故里,市委、市政府把发展艾产业作为全市大健康产业重点内容进行统筹规划,相继出台了南阳市生命健康产业行动计划(2015—2020年)、南阳市“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建设张仲景健康城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南阳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发起成立了中国中药协会艾草专业委员会、南阳市及部分县区艾草产业协会,大力扶持艾草企业,规划建设艾草产业园,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利用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等会展平台推介艾草产品,为产业发展营造了适宜环境和有利条件。
(二)艾产业发展现状
1.资源分布情况。世界艾草出产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种植和使用的国家及地区涵盖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蒙古、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主要使用的国家还有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中国幅员辽阔,艾草资源丰富,艾产业发展迅猛,主要以南阳艾和蕲春艾为龙头。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山东、山西、海南、湖北、四川、安徽、江西等省市是艾草出产的主要省份。沿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南北各400余公里是艾草的主要适生区,南阳正处在这一适生区的中心位置,地理气候条件得天独厚。
2.国内市场状况。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艾草产业的市场需求与日俱增。资料显示,2016年艾草市场规模达到110多亿元,2017年艾产品消费量同比增长77.8%,2018年艾草市场需求规模已超过150亿元,预计今后10年,随着我国老龄化和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艾草市场规模将以30%的年均增速发展,与艾草相关的服务产业将以50%的增速发展。
3.南阳市场现状。南阳艾草种植面积达24万亩,野生艾叶年开发利用12万吨(折合面积20万亩);注册艾草企业1529家,其中种植加工企业950家,销售企业549家,社会独立艾灸馆26家,艾草行业技术培训机构4家,艾草产品销售占全国市场的70%以上;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上,80%商户经营的艾制品都出自南阳,商户数量达3000余家,遍布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80亿元。南阳艾草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以南阳理工学院“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省级重点实验室”、南阳医专“南阳市艾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阳师院“河南省艾草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解决了南阳艾草的诸多技术问题,取得艾草相关专利675项。通过对全国40多个产地的艾叶进行质量评价,以及对艾草的质量控制方法和艾绒制品相关标准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南阳艾挥发油等有效成份含量、出绒率均高于全国其它产地。
目前,南阳的艾草加工已由手工作坊式转变为自动化生产线,由简单的原料初加工转变为精油提炼、系列产品开发的精深加工,艾草产业已经形成了集种植、生产、销售、服务、研究、培训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全方位、全系统的发展格局。“南阳艾”声名远播,蜚声海外,远销日、韩及欧洲多国。在农业农村部、国家药监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中被确定为华中地区道地药材重点发展品种。
4.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宏观顶层设计基础,种植生产加工技术不高,传统艾条无生产批号,无龙头企业带动,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机制。整个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无统一标准、无自主品牌、无生产批号、无规范环评、无行政管理的“五无”生产状态。
(三)南阳艾产业发展的前景
1.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艾草在种植、生产、贮藏、加工过程中,没有三废污染。种植在山地、荒地,不占用耕地,起到保持水土和生态平衡的作用;渣料可生态处理作为肥料,综合提升土地利用率。
2.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通过艾产业发展,推动健康养生、文旅体验、乡村振兴快速发展;通过产业辐射、产品输出,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带动文化文明素质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改变、城乡产业协调发展。
3.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南阳艾产业的有序发展,可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通过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可推动本地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重大项目的落地实施。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国家、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政策为遵循,以建设大城市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发挥南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仲景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中医健康服务、中药相关产业,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健康服务业及相关支撑产业集群,建设全国中医药强市、健康养生养老旅游目的地和中原地区健康服务业示范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和组织协调作用,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发挥企业在艾草保护和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打造一批品质高、口碑好、影响大的产业品牌。
———坚持保护开发与产业融合相结合。强化野生艾草资源保护和培育,筛选品质优良的野生艾草根育苗,加强良种扩繁、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推进产加销与临床应用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艾草文旅康养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坚持错位发展与优化布局相结合。依据地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确定三产发展主次,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供给有力的生产格局。
———坚持守正创新与提质增效相结合。坚持传承与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育种技术研究,加快优质种质繁育,培育一批品质优良、出绒率高、抗逆性强的艾草品种。强化质量优先意识,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构建可追溯系统,提高艾草生产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提升“南阳艾”品牌知名度。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到2023年,建成以艾草种植为基础,以精深加工为主体,以灸疗服务为依托,以文旅康养为支撑的全链条产业体系。以“艾”为载体建设文旅大健康生态产业园区,打造集康养体验、民俗观光、特色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推进三产联动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市域经济特色发展。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特色产业发展集群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世界最大规模的艾草全产业链高端健康服务业发展集群,巩固壮大“南阳艾”品牌,稳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实现“世界艾乡”的发展目标。
具体指标:
1.艾草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产量增加50%。
2.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达到100家,亿元以上企业达到5家,综合产值预期达到300亿元以上。
3.艾产品质量显著提高,建立可追溯体系,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100%。
4.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社会老年服务场所均能提供规范化灸疗服务;灸疗馆或以灸疗服务为主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遍布城乡社区和村镇;能够居家开展自助灸疗技术人群明显增加。
5.建成3-5个艾草康养小镇。
6.带动全域30万以上农民及艾制品企业员工增收致富。
(四)发展定位
1.产业定位。打造艾草全产业链,引领全国艾草特色种植业、艾草装备制造业、艾草研发加工业、文旅康养休闲业、灸法保健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功能特色。
———生产示范。发挥艾草产业优势,依托区域生产资源优势,建成高标准种植、精深加工的生产示范中心,建设规范化、现代化和品牌化艾草企业,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与文化功能协调发展。
———保健养生。通过积极开展“振兴灸法中国行”活动,推动标准化灸疗服务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促进传统灸法技术融入“慢病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
———生态环保。融合生态文化、推广绿色理念,以低碳农业为基础,拓展农业生态功能,注重生产、生态和人文环境和谐发展,实现农业资源长效循环。
———文化传承。整合南阳中医药文化、楚汉文化、“山水花玉”等文化旅游资源,融入南阳全域旅游规划,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产业。
———乡村振兴。建设融生态、科学、艺术、人文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景观,打造独特的田园风光和生态农业休闲产品,引导市民到乡村观光旅游、康体养生。
———技术推广。提供艾产业科技成果的展示与辐射,以及市场、科技信息服务,研发艾产业高新技术成果,进行集成孵化并加以示范推广。
3.产品类别。主要涉及文化、食品、医药、日化、印染、建材等行业领域。
4.市场区划。细分为城乡农旅市场、产品供应市场、康体养生市场、原料交易市场、国际合作市场。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9年):完成艾产业规划,并对各县(市、区)艾产业发展工作进行指导部署,督促落实规划内容。
第二阶段(2020年-2021年):完善各县(市、区)艾草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功能合理、配套完善、错位分工、优势互补、有机连接、协调发展的全产业链和优势发展集群。
第三阶段(2022年-2023年):进入艾草产业“高精尖”研究和发展阶段,实现艾草产业的精深加工、精细服务、精准研发。
四、主要任务
(一)按照“一核引领、一园示范、优势先行、多点联动”进行布局
规划范围为全市13个县(市、区)及4个功能区。“一核引领”,即以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高新区”为引领的艾草新产品研发和国际合作交流发展区;“一园示范”即以社旗县艾草产业园区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优势先行”即以南召县、方城县、桐柏县、唐河县、邓州市、鸭河工区等已具备一定基础优势的县(市、区)为主,推动规模化快速发展;“多点联动”即其他县(区)根据自身优势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实现优势互补。
1.卧龙区规划建设为综合发展区。卧龙区依托北部浅山丘陵区域,发展大型艾草康养休闲度假项目,持续强化高精尖加工生产项目,城市社区巩固规范发展灸疗服务堂馆建设。至2023年,发展艾草种植基地10万亩,年产艾草12万吨。建设标准仓储库房14.4万平米;高标准艾绒类加工生产线16条,年加工艾草9.6万吨;其它艾草制品加工总量2.4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11万吨,形成艾草全产业链运营。
2.宛城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和高新区规划建设为高端产品研发及装备制造区。宛城区属于平原区域,结合各大专院校科研平台,研究制定产品标准,研发新型高端产品和产业装备设备。至2023年,建设标准艾草储库5万平方米,其它艾制品加工量1.8万吨,艾渣料再生产3.8万吨;建设艾草科技研发中心、交易中心、文化展览中心。
3.社旗县规划建设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区。社旗艾草产业园区,占地2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桥头艾草产业小镇、刁城艾草文化村、滨水休闲康养区、艾草标准种植区、标准化灸疗技术研发培训推广区和艾草特色产业核心区等区块。至2023年,艾草种植达到5.7万亩,年产艾草6.9万吨。建设标准仓储8.3万平方米,标准艾绒类生产线8条,艾草精深加工量2.1万吨,艾渣再生加工量6万吨,实施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4.桐柏县规划建设为优势先行区。桐柏县野生艾草资源丰富,重点做好野生艾草资源保护,建立野艾种质资源库。至2023年,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管理采收野艾5万亩,可生产艾草11万吨。建设标准仓储库房13.2万平方米,艾绒类生产线12条,野生高端艾产品加工量3.8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10万吨。结合县域茶、药、自然、文化资源,建设文旅康养、生态农业园区,巩固、发展灸疗堂馆服务产业。
5.南召县规划建设为优势先行区。南召县多山地和丘陵,至2023年,规划发展种植基地1.56万亩,管理采收野生艾6万亩,年产艾草7.5万吨。建设标准仓储库房9万平方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10条,野生高端艾产品加工量1.5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8万吨。结合县域的自然环境及中医药资源,打造康养及灸疗服务健康园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6.方城县规划建设为优势先行区。方城县多浅山丘陵,至2023年,规划发展艾草种植1.4万亩,年产艾草8.4万吨。建设标准仓储库房10万平方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8条,其他艾产品加工量3.6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7万吨。结合浅山平原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休闲养生及灸疗服务产业园区。
7.邓州市规划建设为优势先行区。邓州市土地肥沃,是粮食主产区域,适宜规范发展灸疗等大健康产业。至2023年,在南水北调干渠两侧适量种植艾草1万亩,年产艾草6万吨。建设仓储库房7.2万平方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24条,辐射邓州、淅川等地艾草加工,年产量在20万吨。其他艾产品加工量6.6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19万吨。
8.唐河县规划建设为优势先行区。唐河县南部有少量浅山丘陵,可适量发展仿野生艾种植。至2023年,发展仿野生艾种植0.68万亩,管理采收野生艾草3万亩,年产艾草3.5万吨。建设标准仓储库房4.2万平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5条,其他艾产品加工量0.5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3万吨。
9.淅川县规划建设为产业联动区。淅川县域多山地和丘陵,且属丹江口水源保护区范围,适合仿野生艾草种植。至2023年,规划艾草种植面积9万亩,管理采收野生艾6万吨,年产艾草14.4万吨。规划建设艾草储库16.6万平米。淅川县作为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不宜增建艾草加工企业,可与其他县(市、区)艾草加工生产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结合山水自然景观,适度发展艾草生态休闲健康产业。
10.镇平县规划建设为产业联动区。镇平县北部多山地和丘陵,至2023年,发展仿野生艾草种植面积1万亩,管理采收野生艾2万亩,年产艾草3.2万吨。建设标准仓储库房3.8万平方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5条,其他艾产品加工量0.8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2.8万吨。结合本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休闲文旅康养小镇或产业园。
11.内乡县规划建设为产业联动区。内乡县北部多山、土地稀少,适合野艾管理采收;南部浅山丘陵地域,适宜种植仿野生艾草。至2023年,发展仿野生艾草种植面积0.5万亩,管理采收野生艾3.6万亩,年产艾草4.2万吨。规划建设艾草仓库5万平方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3条,野生高端艾产品加工量2.4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3.8万吨。
12.西峡县规划建设为产业联动区。西峡县多山地,土地资源有限,中药材种植发展已具规模,通过野生艾管理采收,可提升山地经济效益。至2023年,规划发展仿野生艾种植0.5万亩,管理采收野生艾6万吨,年产艾草6.6万吨。建设艾草仓储库房7.9万平方米,艾绒类加工生产线5条,野生高端艾产品加工量3.6万吨,艾草渣料再生加工6.5万吨。结合本地丰富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建设休闲文旅康养小镇或产业园。
13.新野县规划建设为产业联动区。新野县为平原县,粮农作物主产区。根据土地政策,不宜大规模发展艾草种植,可因地制宜在荒坡岗地、河渠滩涂岸边种植艾草。可与其他县(市、区)艾草加工生产企业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实行订单种植。
备注:①艾绒加工生产线,按每天20吨原料/300天/年加工量0.6万吨生产计算。艾草种植,按年产1.2吨/亩计算;野生艾,按年产1吨/亩计算。②每万吨艾草,需要0.2万平米标准库房×8座+库房场地,总面积1.95万平米。按生产储存与三年陈艾的动态关系,每万吨艾草仓储面积至少在1.2万平米左右。
(二)按照“突出特色、强化研发、普及应用”的发展思路,全面发展艾草种植业、精深加工业、灸疗服务和文旅康养业,形成“三产联动”闭环体系
1.做强特色种植业。高标准培育打造一批艾草种植示范基地,以良种培育为基础,统一工厂化育苗、统一农机化栽培、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艾草种植标准、统一规范化管理,发展艾草特色种植。通过连片化种植、模式化栽培、生态化管理,带动区域艾草种植业发展。
发展重点:建立艾草标准化育苗体系,建设种苗基因库,进行标准化育苗,为各县(市、区)及周边地区提供优质种苗、生产标准及种植技术指导;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种植、设施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帮助艾农增收致富。
发展模式:通过公司运作、农民入股、供销参与的“种植+多方协作”模式,有效实现多产融合、资金整合、力量聚合,推动县(市、区)联动发展。围绕生态循环产业发展理念,依托现有艾草种植基地,用活土地、水域等资源,通过“种植+循环种养”模式,实现生态循环产业发展。依托南阳良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通过“种植+精品种植”模式,大规模发展艾草,小规模发展中草药、果树套种等精品种植,实现园区多产融合发展。依托各县(市、区)艾草产业园,用活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布局,通过“种养+乡村旅游”模式,打造集康养、民俗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体验、特色餐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业,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2.做精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艾草产品加工现代化龙头企业,增强行业引领带动作用。以艾草深加工为重点,主攻产品研发、机械智能制造、加工生产和销售,制定产品标准、规范传统产品应用,加快高端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影响力,打造行业著名品牌,助推艾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重点:构建高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建设产品安全加工平台、电子商务平台,链接金融、期货、展会、博览、商贸、物流等相关服务业;培育精深加工上市企业,搭建全国性和国际性的艾草产品精深加工合作交流平台,鼓励企业在艾草加工领域形成产业化发展集群。
发展模式:搭建公共创新平台。将南阳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高地、人才集聚洼地、产业发展旺地。鼓励艾草企业主动向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寻求智力支持,开展技术合作共享,建立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功能的艾草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积极性。围绕艾草加工的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攻关,研究解决艾草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企业通过“互联网+”模式,实现精深加工艾产品质量可追溯,同时,利用互联网商业平台实现艾产品精深加工及产品的网络营销。
3.做大灸疗服务文旅康养业。重点依托灸疗养生服务和艾草生态农业,搭建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平台,拓展服务内涵。各县(市、区)文旅康养项目要开发出创意产品、策划出创意活动,加大品牌营销和市场运作力度,打造以灸疗文化为特色的文旅康养示范展示窗口。
发展重点:推行养生健康体验,开展规范化灸疗服务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三进”活动,发展以灸疗技术为支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养生产业,开展四季养生、人体养生、五行养生、中医药美容等养生活动。推广乡村民俗旅游,深度发掘以艾草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民俗文化内涵,开展乡村农事旅游、健康科普教育、民俗休闲度假、特色观光采摘等活动。
发展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生态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为游客提供康养、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充分发掘农村民俗风情,突出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发展民俗风情旅游,开发和艾草相关的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文旅康养旅游的文化内涵。以各县(市、区)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发展田园农业旅游,开发艾草游、花卉游、果品采摘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大力发展支撑项目,围绕产业发展发挥联动效应
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速推动项目落地。
建立艾草良种繁育中心。优选野生优质艾根育苗,改良嫁接可食用艾草育种,建立艾草种质资源库,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广订单种植。(项目建设地:桐柏县、南召县、西峡县等)
成立艾草标准研发中心。依托国内各大院校研发优势,组织南阳域内高校,建立艾草标准研发中心,开展艾草药用、食用、保健用的基础研究,制定艾草种植、加工、产品的行业、企业标准,建立一流的产品研发基地,促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项目建设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建设艾草产品加工中心。整合国内科研领域技术成果,加快高端产品研发制造。(项目建设地:不限定行政区域,支持集团化企业建立生产研发基地)
建立艾草国际博览中心。建设南阳市中医药大健康国际博览中心,设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商务金融中心、康养体验中心、综合物业管理五大功能区,承接艾草专业国际交流、会展等活动。(项目建设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
建立艾草国际交易中心。依托电商、物联网等,建设大型现代仓储物流区,推动艾产品在南阳大宗农产品现货交易中心进行线上交易,打造国内最大的专业交易市场。(项目建设地: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交易中心,各县(市、区)建设艾草仓储物流区)
成立艾草装备制造中心。研发和制造艾草生产设备装备,包括艾草耕收设备、艾草加工设备、艾草灸疗设备等。(项目建设地:宛城区、邓州市等)
建设“国际艾草一条街”。将医圣祠街老药都市场改造成为“国际艾草一条街”。以各种艾产品展示、销售和灸疗体验为街区形态,打造产业窗口,提升产业形象,激发产业创新创业活力。(项目建设地:宛城区)
2.将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提升为由政府主导、社团承办、市场运作,逐步拓展为“世界艾产业发展大会”。
以艾草行业发展为契机,向世界展示南阳综合经济实力,打造南阳城市品牌形象。
3.实施产城联动,推进艾产业与张仲景健康城融合发展。
主要项目有:宛城区张仲景健康文化园,重点打造仲景书院、医圣广场、张仲景博物馆、张仲景云智慧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项目、瓦店艾草特色小镇、国际艾草一条街、南阳百草堂艾产业园等项目。卧龙区张仲景健康养生园,重点打造健康医养生态园、达士营村特色小镇艾草医药产业园、紫山麒麟湖区域中药材种植示范园、蒲山艾草产业园、蒲山艾草产品交易市场、七里园汉艾电商园等项目。新城区张仲景健康产业园,重点打造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医疗、中医药科研、中医药教育以及中药材物流基地等项目。
县域项目有:方城县杨集乡生态宜居小镇项目,社旗县国医仲景艾草产业园和桥头艾草产业小镇等项目,桐柏县淮源中药特色小镇、桐柏山休闲养生旅游带等项目,新野县海王汇通医药产业园、东森医疗健康产业园、中医药养生特色小镇等项目,淅川县仓房磨沟养生小镇等项目,西峡县仲景养生小镇、伏牛山财富庄园养生项目、老君洞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等项目,高新区海王东森现代中药物流园区项目,镇平县河南国际医药健康养生小镇项目等。
4.按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的原则,打造专业化服务实体。
确定每年端午节为“世界艾灸健康日”,结合民俗节日进行艾灸宣传普及和义诊。设立“中国艾灸技能培训管理中心”,规范艾灸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体系、认证标准体系、评价管理体系。设立中国艾灸学院,培养艾灸专业人才。设立职业教育艾灸服务专业,在相关职业院校率先开办。设立中国艾草研究院、艾产业发展智库、种质基因库和院士工作站,为产业发展做基础理论、学术科研的积累积淀。
5.加强品牌管理。
整合南阳艾草地理标志“金字品牌”系列产品及项目,规范管理“南阳地理标志”品牌的使用权,成立南阳艾地理标志产业发展联盟。
6.加大推介宣传力度,建立健全产品标识、产品质量信誉认可和规范化灸疗服务。
设计“南阳艾”标识,推出视觉识别系统、包装系统、电商系统、传媒系统、营销系统的规范统一。申报“南阳艾”国家地理标志相关认证,打造“世界艾乡”金字招牌。开展“四个一”宣传活动,即以艾灸为题材的一部电影(国际宣传),一部电视剧(国内宣传),一部宣传片(服务宣传),一个主题公园(文化宣传)。推出一组与艾草研发、服务相关的“拳头产品套装”,打入国际市场,确立“世界艾乡”地位。推动“标准化灸疗馆(室)”项目建设,促进规范化灸疗服务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市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设立艾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艾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重大问题协调。办公室设在市中医药发展局,负责推动全市艾产业发展的具体工作,组织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定期召开艾产业联席工作会议,了解艾草产业发展动态和存在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精准指导艾草产业发展。各县(市、区)也要成立艾产业发展协调领导机构,组织推动重点项目、具体工作实施,落实配套资金和督查工作进度。
(二)政策保障
贯彻落实艾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统筹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部门政策性资金和专项资金。建立政策法规体系,实现艾产业发展的制度化、法制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增值税、所得税等方面依法依规给予适当税后政策补贴。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设立艾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解决项目融资难题。增加农田、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性、公益性设施建设和科技研发的财政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农村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参与艾产业投资开发,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的艾产业发展机制。
(三)要素保障
1.加强科技支撑。鼓励校企合作,支持科研院校与生产基地共建技术创新平台,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应用。以艾产业高端研发、制造为载体,建立产业创新联盟,完善艾产业标准体系评价,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以科技推动艾产业高质量发展。
2.强化人才培养。建立艾草专家智库,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艾产业发展提供专业论证和技术指导,制定并实施艾产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集聚高端要素,培养一批骨干人才队伍,通过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产业规模种植的质量和效益。
3.拓宽合作交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两手抓,拓宽延伸产业链。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形成产业集聚、辐射影响效应。引入国际合作资本,利用“一带一路”开发融资途径,助推艾产业国际化发展。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进行资本、资产、人才、管理、技术的提升,打造中药农业示范市。
4.加强宣传引导。在各县(市、区)艾草产业园和旅游区,布局艾产品展销厅、灸疗治病防病体验馆,推动标准化灸疗服务进医院、进社区、进家庭。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推介艾产业,普及灸疗健康技术。打造“南阳艾”品牌,加强“南阳艾”产地保护,通过举办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为“南阳艾”搭建交流发展平台,助推“南阳艾”走入国内外市场,让“南阳艾”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标配项目,为建设健康南阳、健康中原、健康中国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