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政办〔2017〕52号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阳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官庄工区、鸭河工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南阳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第5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7月18日
南阳市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实 施 方 案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南阳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以中医药健康服务为主题,充分发挥南阳中医药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中医保健、健康咨询、健康旅游、中医养生等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带动力强的健康服务业集群及生命健康产业园区,建设以仲景品牌为特色的中医药强市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发展目标
(一)中医药服务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在落实好原有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财政补偿、医保支付、价格调整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优惠政策,营造各级政府重视、扶持中医药,百姓信任、依靠中医药的医疗服务氛围。
(二)中医药健康服务网络更趋健全。突出中医特色提升,以完善市、县、乡、村四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及内涵建设为重点,持续推进市级中医院龙头建设,县级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堂”、中医医疗机构“治未病科”、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仲景苑”、村级“中医药服务示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机构“示范中药房”建设。
(三)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和“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中医药服务在整个医疗服务中占比30%左右;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康复、护理等紧缺服务快速发展;培养造就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扎根基层、实践能力较强的中医药人才队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和中医康复能力,实现基层中医康复服务覆盖率达100%。
(四)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在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休闲养生、健康旅游、医保运动器械等领域形成一批产业融合互动、功能配套衔接、资源集约共享、服务链条完整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
(五)仲景健康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培育凝练仲景医药文化内涵和精髓,覆盖药品、食品、医疗、养生、保健、教育、养老、贸易及系列服务的仲景健康品牌。
(六)人民群众中医药健康素养明显提高。群众中医药文化素养得到提升,“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中医药文化养生保健知识普及覆盖全市85%以上行政村、90%以上社区和85%以上家庭,人民群众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达到15%。
到2020年,初步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以仲景健康为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形成一批重点项目、一批骨干企业、一批知名品牌和一批产业集群,全市中医药健康服务总规模达到300亿元左右。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推进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办好市、县两级公立中医医院,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推进“仲景苑”建设。鼓励县级中医院探索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力争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都建有“中医堂”,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师多点执业,支持社会力量创办中医医院、疗养院和中医诊所。鼓励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允许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诊所。转变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多种方法综合干预,推动医疗服务从注重疾病治疗转向注重健康维护,发展治未病、康复等服务。支持中医医院输出管理、技术、标准和服务产品,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推动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和中医坐堂医诊所规范化建设和连锁发展。大力发展中医专病、专科建设。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5个,特色专科30个,各级中医医院都有自己的品牌和强项。依托国家级重点专科和省级特色专科,引进优质资源,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促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机构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
责任单位:市中医药管理局
(二)大力发展中医药保健养生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挥自身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规范发展提供支持。在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中心,积极推广“治未病”理念,开展对0—3岁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调养及中医体质辨识服务,推广药膳食疗,丰富中医健康体检服务。积极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促进针灸、推拿等特色中医医疗康复保健服务业健康发展,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药服务项目纳入职工医保及城乡医保支付范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美容美体、足浴熏洗、推拿、按摩、艾灸、亚健康调理等机构,培育一批技术成熟、信誉良好的知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集团或连锁机构。支持开发中医诊疗、康复理疗、养生保健等医疗器械和设备。
责任单位:市中医药管理局、市食药监局、市工商局
(三)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教育。建立以本科、大专教育为主的专业人才培养,以中职中专、高职高专为主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以中医全科医师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以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的专业培训。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职业院校,加快全科医生、护士、养老护理员、营养师、育婴师、按摩师、康复治疗师、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健康保险咨询员等紧缺人才培养。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从事仲景健康服务业。到2030年,全市达到1千名高级中医药人才、1万名中医师(含助理)、10万名健康服务技师、100万名健康服务从业者。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四)围绕医圣文化,打造中医寻根拜祖圣地。围绕医圣祠、医圣山、中医药健康园区(仲景健康城)规划建设张仲景博物馆、中医祖庭大殿、仲景书院、张仲景研究院、经方国际论坛、张仲景文化广场及医圣巨型塑像的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和养生保健体验的国医馆、养生馆、医药超市等商业项目,形成集张仲景生平介绍、历史文物收藏、医药文献研究、医药学术交流、中医思想教育、养生保健、旅游观瞻朝拜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区域,使核心园区成为祭拜医圣和进行学术交流的阵地,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的中医药宣传教育基地,成为体验张仲景中医药养生保健和接待国内外来宾参观旅游、文化交流的窗口和阵地。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宛城区、卧龙区、西峡县人民政府
(五)办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和仲景论坛,发展中医药旅游,繁荣中医药文化。办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及仲景论坛,打造弘扬张仲景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的高端平台。逐步启动医圣祠、伤寒论、南阳盆地原点生态环境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记忆工程和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积极创作张仲景医药文化艺术精品,注重张仲景经方的开发运用,深入研究南阳历代名医、流派的学术思想,加快中医古籍研究整理,做好推广和应用。扩大对外宣传,深入开展中医药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三进”活动,利用现代传媒,打造精品电影、电视剧,创作优秀文学、文艺作品,扩大宣传受众面。
责任单位:市节会办、市文广新局、市中医药管理局
(六)积极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养老机构开展对口支援、合作共建,通过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开展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等服务。加强中医药健康旅游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品牌,形成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集群。建设融中药材种植、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集医疗、医药、医研、医文、医检、医养、医健等为一体的,以张仲景医药文化、中医药健康服务为特色的大健康产业园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七)加快中药产业化发展。以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为抓手,建立健全我市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实现中药材可持续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壮大南阳传统中医药品牌,打造中医药产业基地,推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加工现代化、产品品牌化。培育2—4个产值超30亿元的规模型、带动型、引领性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打造10—15个销售额超亿元的知名产品。积极扶持宛产道地及大宗中药种植、加工产业集群,保护和发展特色道地药材。重点打响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夏枯草、半夏、金银花、栀子等“八大宛药”和以《伤寒论》经方药为特色的道地药材基地化种植。整合以南阳道地艾草为主的生产加工企业,推进传统艾条、无烟艾条、艾叶精油系列、迷你灸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建设仲景国医艾草园区,打造“仲景艾草”品牌。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食药监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八)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贸易。以全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先行先试重点区域城市为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南阳中医药健康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利用南阳中医药资源、技术、产业优势,推动中医药机构、企业“走出去”;利用仲景文化、健康养生、旅游服务优势,吸引国际中医爱好者、产业界、诊疗技术适宜人群前来崇仰医圣,体验中医祖庭文化和养生保健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中医药管理局
四、重点工程及重点项目
1.中医药特色提升工程。一是市级中医院提升。改造提升市中医院,建设完善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南阳市张仲景医院,使中心城区达到三个三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二是县级中医院达标。采取完善、改造、置换、提高等办法,使12个县区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三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中医堂”,85%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总服务量的30%以上。四是非中医类医院拓展。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推进“仲景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肛肠、骨伤、妇科、儿科等非营利性中医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五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培育20家具有一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骨干企业(机构),3—5家中医药服务贸易示范园区(基地)。
责任单位:市中医药管理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商务局
2.人才培育工程。按照《南阳市“十三五”张仲景医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531”培育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为南阳引进、培育300名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培养1000名临床技术骨干,输送6000名高校学历人才,挖掘引进200名特色人才,培训20000名中医药职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到2020年底,建立并完善多元化、多层级的人才培养模式,全市中医药人才总量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医疗卫生、养生保健服务需求,努力实现高层级人才基本不缺位,市县两级中医药人员梯队建设趋于合理,基层中医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基层中医药服务普及率达到95%以上。
责任单位:市人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编办、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计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3.“杏林寻宝”工程。开展中医传统医术的挖掘引进工程(简称“杏林寻宝”工程),挖掘筛选100个南阳民间针对某种疾病的独门绝技、绝方、确有疗效的偏方、食疗方的搜集、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筛选引进100个外地优秀的专项技术、技法,推介50个市内外确有专长、医德高尚的民间中医,编纂《南阳民间验方、偏方绝技大全》书籍。
责任单位:市中医药管理局、市食药监局
4.养生保健机构连锁化发展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整合资源、产业提升,大力扶持发展以中心城区为主,辐射县城的30家左右连锁式中医馆、艾灸馆、药膳店、大药房、体质调理馆等养生保健机构,重点打造“仲景堂”医馆、仲泰医圣堂、中艾堂艾灸馆、张仲景大药房、王府药膳连锁店,到2020年,形成3—5个知名品牌,2—3个能够上市或具备上市条件。
责任单位:卧龙区、宛城区人民政府,高新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
5.张仲景医药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建设仲景健康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示范基地、健康养生体验核心区、“仲景健康”国家名片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理载体、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示范园区,打造“祖祠国庙朝圣地,仲景健康CBD”。
责任单位:宛城区人民政府
6.仲景书院。按照《京豫宛合作创办“仲景书院”工作方案》(京中医科字〔2016〕114号)要求,“十三五”期间,仲景书院共计划培养300名能够熟练运用仲景经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仲景国医传人。同时,设立仲景学术推广中心、学者交流中心、经典译述中心和临床研究中心,开设中医祖庭纪念馆(博物馆),不断推动仲景学术发扬光大,打响仲景品牌。
责任单位:市中医药管理局、市民政局、市教育局
7.仲景艾草产业园。建设仲景艾草产业园,涵盖艾草种植、加工、交易、科研、会展博览、行业信息等六大功能。
责任单位:社旗县人民政府
8.宛西制药仲景健康产业链。支持宛西制药集团拉长仲景健康产业链,重点推动仲景农业、仲景工业、仲景商业、仲景医疗、仲景养生、仲景旅游的快速发展。
责任单位:西峡县人民政府、宛西制药集团
9.中医药旅游线路开发项目。开发自然文化资源,推动旅游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淅川—西峡—内乡—南召沿伏牛山休闲养生旅游带、桐柏山休闲养生旅游带。依托仲景文化资源,大力推广中医朝圣体验游;依托丰富中药资源,着力打造中药健康观光游;依托优美自然资源和深厚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宛如仙境”养生游。充分发挥医圣祠和宛西医圣苑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开展张仲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终端体验、健康养生宣教活动,带动体验游、观光游、养生游项目的开发实施,维护提升“仲景健康”旅游的特色品牌产品。
责任单位: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市中医药管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10.仲景品牌文化传播营销工程。通过“仲景健康”品牌的塑造期、成长期、维护期三期管理,实现对南阳“中医圣地”形象与健康“颐养宝地”的清晰认知。塑造期主要是建立南阳健康产业品牌知名度、联想度;成长期主要是建立南阳健康产业品牌忠诚度;维护期主要是维持南阳健康产业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客户的忠诚度,贯穿“仲景健康”的核心品牌价值。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市卫生计生委、市中医药管理局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17年1月—2017年7月)
自本方案下发之日起,由市中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安排部署任务,启动试验区建设。
(二)统筹推进阶段(2017年8月—2018年12月)
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影响和制约我市中医药发展的突出问题,统筹落实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从创新实施“医保教祠文贸”发展战略、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创新探索中医药人才培育工程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形成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协调运行、综合统筹机制。2018年邀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完善工作措施,推动中医药发展上水平、见成效。
(三)完善调整阶段(2019年1月—2020年12月)
开展全面评估,进一步查漏补缺,完善各项工作机制,构建现代化、综合化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产业协同新模式。2020年下半年,全面总结试验区的做法和经验,分析差距和不足,形成工作评估报告。
(四)拓展提升阶段(2021年—2030年)
在总结推广试验区的做法和经验基础上,全面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拓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内容,使南阳成为以仲景品牌为特色的中医药强市和全国重要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目的地,实现“中医圣地、颐养宝地、健康南阳”的目标。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把创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政府成立南阳市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和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编办、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食药监局、市体育局、市物价办、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和外事侨务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中医药管理局等相关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中医药管理局。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二)创优发展环境,拓宽投融资渠道。设立由金融和产业资本共同筹资的健康服务投资基金,对南阳健康服务业中的支柱产业、薄弱环节、新兴板块进行支持引导。拓宽中医药健康服务机构及相关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和运营中医药健康服务项目,新增项目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搭建健康服务业融资担保平台,引导金融机构逐步增加贷款规模,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健康服务业企业的授信额度。对医疗康复保健机构、现代中医药产业链重点企业,银行贷款提高贴息比例、延长贴息年限。支持符合条件的健康服务业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渠道筹措资金。
(三)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标准,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类规范和标准,推进各类机构根据规范和标准提供服务,加强社会上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管理及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强化投入保障,加大对中医药的政策扶持。一是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公立中医医院补偿机制,做到硬件投入靠政府,切实落实对中医药的投入倾斜政策,市、县(区)将中医药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年增加。研究制定对提供中医药服务医疗机构的财政补偿办法。市县(区)财政部门参照外地经验,对公立中医医院按床位进行补助,保证医院健康发展。二是物价部门要研究制定政策,在制定出台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方案时要按照价格政策将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到位。申报增设中医药特色服务收费项目,提高中医挂号费,提高骨伤、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费收费标准。三是人社部门要在城乡医保制度中,将治疗效果好、服务价格适宜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到职工医保和城乡医保支付范围中,将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药品目录报销。对二、三级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住院病人,在城镇职工医保中中医药诊疗服务费报销比例提高10%,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城乡居民医保中中医药诊疗服务费报销比例提高20%,起付线降低一个档次。实行门诊统筹后,对使用中药饮片、制剂、非药物疗法和康复诊疗项目纳入统筹报销范围,报销比例较其他诊疗、康复服务提高10%。对三级公立中医院医疗保险报销标准按二级医院标准执行,患者到市中医院就诊可不办理转诊手续。四是食药监部门要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简化中药制剂申报、审批程序,降低报批成本;对报批和备案过的院内制剂在医联体、对口支援的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共同使用。五是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支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五)强化督查保障。成立“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专家组,定期深入基层搞好业务指导,适时对“试验区”建设工作进行效果评价。评价内容包括:综合目标的实现程度,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情况,方案中各项工作的科学性,研究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总结实施中的经验等。各县(区)根据本实施方案,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当地的中医药综合改革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