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祠寻梦
环宛皆山也。其城东温凉河畔,仁济桥西,望之蔚然而肃穆者,医圣祠也。医圣祠坐北朝南,一对汉风子母阙耸立大门两旁,气势宏伟,博大雄浑,金碧辉煌,巍峨壮观,阙上的彩绘朱雀傲视蓝天,翩翩欲飞,大门内十米许为张仲景墓;正院有山门、中殿、两庑;偏院有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荷花池、历代名医塑像等。探秘医圣祠,医学名着《伤寒杂病论》不可不读。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张仲景凭借自己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对中医文化的热爱,写出这部流芳百世的医学名着,不禁为中医之博大而感慨。
从医圣祠出,街行百余米,渐闻药味弥漫,而穿行于两街之间者,药都市场也。借医圣之光,扬南阳之名;借传承之力,扬产业之帆;借创新之举,扬进取之策;借合作之风,扬团结之声;借发展之路,扬交流之门;中国南阳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暨南阳张仲景医药文化节的举办,开创了南阳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辉煌之旅。2002年至2019年,共十四届医药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为弘扬张仲景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思想和推动中医药产业及健康服务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打响了张仲景医药文化品牌,提升了南阳知名度的影响力,而且还赢得了国内外政界、商界和中医药行业人士的普遍赞誉。
“数寸银针精益求精治百病,一双能手重推轻揉解千愁。”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中,针灸给了我站起来的勇气,也让我对中医有了质的认识。是的,中医治病虽慢,但讲究的是一个“调”,是从身体内部进行调理,让身体从根源上恢复健康。而针灸更是中医药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就连老外都连连称奇,不明白为什么一根银针就能治病?就我而言,只有亲身经历,才能认识深刻。
2013年春开始,我时常感到左腿麻木疼痛,开始没在意,早上起来后跑一跑,就疼痛减轻了,以为没啥大病的,就一直坚持着。没想到有一天起床,站不起来了,直起腰就疼得受不了,只能弯腰下来,才能好些。到医院一检查,多处椎间盘突出,医生给出的结论是:手术治疗。一听到手术,我心就慌。是的,我对手术天生有一种恐惧感,思之再三。我想到了中医,正好爱人的单位南阳妇婴医院开展中医针灸专科特色门诊,傅建新副院长更是亲自带队指导,在了解我的病情后,制定了针灸治疗的方案。我家离妇婴医院只有300米的距离,而就是这300米却让我吃尽了苦头。由于直不起腰来,走两步就要蹲起来休息一下,300米的路程我竟走了40分钟,而且还是满头大汗。每次面对针灸,紧张都会让我的肌肉绷的紧紧的,这时,傅院长就会轻声安慰我,让我放松身体,去除杂念。交谈中银针已经扎好了,再配以艾熏,经过20多天的针灸治疗,我终于站起来了。临别之际,傅院长给我提了一个长期恢复的锻炼计划,每天坚持倒着走十几分钟,床上做几分钟的小燕飞,少坐多动,多睡硬板床。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感谢傅建新老先生,更感谢中医瑰宝针灸。